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壁外科研究院

19岁沟状胸患者的二次手术
患者病史
患者为19岁男性,17岁时被误诊为漏斗胸并接受了Nuss手术。术后凹陷畸形 并无任何改善,且胸壁左侧出现一个脓包。患者对于手术结果感到非常失望。
术前检查
前胸壁有明显的凹陷畸形,凹陷呈横行沟状,累及两侧胸壁。胸壁正中及左侧胸壁各有一条手术疤痕,右侧胸壁则有两条手术疤痕。此外,胸壁左侧有一4x4cm大小的包块,其表面皮肤颜色加深,按压有明显的波动感。且包块向深部延伸,达到肋间。同时伴有轻度脊柱侧弯。最终患者被明确诊断为沟状胸。
手术情况
先沿两侧胸壁陈旧性手术疤痕做切口,取出Nuss手术时置入的钢板。再通过胸壁左侧切口探查并切开左前胸壁的囊肿,将脓肿内的组织彻底清除。最后沿胸壁正中的手术疤痕做第三处切口,对前胸壁凹陷的骨性结构完成预塑形后,置入两条钢板并完成Wung手术。术后胸壁外观形状恢复正常。
相关照片
该患者第一次手术的失败与以下多种因素有关:
1. 手术方式不当:沟状胸表现为较为低平的横向沟状凹陷,这与漏斗胸呈现的碗状或杯状凹陷有显著的不同。由于凹陷的底部与边缘之间高度差不足,因此沟状胸无法为施行Nuss手术提供良好的支点,而这是Nuss手术中翻转钢板以顶起凹陷所需的必要条件,直接关乎手术的成功与否。因此,不适宜的术式选择是导致患者第一次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。
2. 钢板放置的位置及方式不当:由术前影像检查结果可看出,钢板被置于沟状凹陷的上沿,且采用倾斜的方式放置。正确的做法应是将钢板置于凹陷的底部,这样才能有效地支撑并矫正凹陷的胸廓骨性结构。
3. 钢板数量不足:对于成年患者而言,由于胸廓凹陷面积较大且骨骼硬度较高,因此在实施矫正手术时,通常需要至少两条钢板来确保足够的支撑和矫形效果。然而,该患者在首次手术中仅置入了一条钢板,因此未能有效矫正凹陷。
4. 钢板未利用肌肉进行包埋:钢板被置入体内后,一般需要利用胸壁肌肉包埋钢板,这有助于促进切口的愈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。然而,此患者首次手术时的钢板被直接放置于皮下,由于缺乏肌肉组织的保护,钢板与周围组织之间发生了频繁的摩擦,最终导致脓肿的形成。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