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壁外科研究院

标准标志苍绿白底.png

Nuss术后重度复合型胸廓畸形患者的手术

患者病史

患者为16 岁男性,自幼患有漏斗胸。在 3 岁时,患者曾接受Nuss 手术治疗,并在术后两年拆除了植入体内的钢板。但此次手术的矫形效果欠佳,凹陷畸形并未得到有效改善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胸壁还逐渐出现了新的畸形,身体也随之产生明显不适症状,致使患者日常无法进行剧烈运动。

术前检查

前胸壁外观严重畸形,上半胸壁呈不对称性前凸,下半胸壁的正中存在凹陷,且在凹陷畸形的右侧边缘和底部形成锐角畸形。同时,两侧肋弓严重扭曲。

患者最终被诊断为继发性重度复合型胸廓畸形。

手术情况

先于胸壁正中做切口,显露锐角畸形局部,并对其实施预塑形。再于两侧胸壁各做一个切口,针对凸起和凹陷依次施行 Wenlin手术和Wang手术。术后畸形消失,前胸壁外观恢复正常。

​相关照片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预塑形是一项由王文林院长提出的手术操作技巧,专为胸壁骨骼较为坚硬,难以直接接受钢板塑形的患者所设计。该技术已成为胸廓畸形矫正手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,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。

        在胸壁畸形手术中,矫形的难度和风险与患者骨骼的坚硬程度息息相关。青春期前的患者骨骼相对柔软,因此可以像Nuss手术中的操作一样,直接利用钢板对畸形进行撑顶或压迫,以调整胸壁的外观形态。但对于成年患者而言,骨骼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变硬,因此塑形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。在畸形严重的情况下,某些患者的骨骼硬度甚至可以超过手术钢板。此外,与成年患者相比, “高龄”患者(“高龄患者”是一个相对概念,此处指年龄超过45岁的患者)的骨骼不仅同样坚硬,还非常易折,如果直接利用钢板对胸壁进行塑形,很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。

        面对这些难题,预塑形技术提供了突破口。简单来说,预塑形是利用各种操作方法和手术器械对畸形部位施加外力,将胸壁的骨骼调整到相对正常的外观。其核心目的便是在正式利用钢板进行塑形之前,提前释放畸形部位的应力,为后续的矫正扫清障碍。例如,在成人以及高龄患者的漏斗胸手术中,可使用手术拉钩提起凹陷的骨骼结构,完成预塑形。而对于合并有锐角畸形的患者来说(锐角畸形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局部畸形,即当胸壁凸出或凹陷程度较大时会在局部形成锐角, 如果直接用钢板强行对其进行矫正,很可能在过程中发生诸多不利情况,如骨折、钢板形状改变,甚至是钢板断裂。),可以通过切除部分畸形骨骼来释放局部压力,为后续的钢板塑形做好铺垫。

        实践证明,预塑形不仅显著降低了复杂胸壁畸形矫正手术的难度和风险,还大幅提升了矫形效果,确保患者能够享有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。
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  • X
  • LinkedIn
  • Youtube
  • TikTok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