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壁外科研究院

标准标志苍绿白底.png

漏斗胸的3种微创手术方式

0

3

漏斗胸是一种胸壁凹陷畸形,其影响远不止于外观问题。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心脏受压、呼吸受限、脊柱异常,还会降低运动耐受力并引发心理困扰,因此及时采取恰当的矫正治疗至关重要。


本文重点探讨三种微创术式:Nuss手术、Wang手术及Wung手术。通过分析手术适应症、技术特点,并结合营养管理与康复指导,系统阐述不同术式的优势、局限及适用人群,为临床决策提供全面参考。

 

漏斗胸手术
漏斗胸手术

漏斗胸患者群体与高危因素

 

漏斗胸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胸壁畸形,平均每300-400名新生儿中即有1例患者。虽然畸形可能在出生时即已存在,但通常在青春期生长发育加速期更为明显。此病男女均可发病,不过男性更为多见(男女患病比例为5:1)[1]。

 

尽管漏斗胸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,但普遍认为是由基因突变导致肋软骨生长不平衡、过度生长所致。一些可导致更严重畸形、需要专业干预的风险因素,支持了这种遗传病因的说法。这些风险因素包括家族中有漏斗胸病史,以及患有马凡综合征、努南综合征或特纳综合征等特定遗传疾病。此外,唐氏综合征、成骨不全等结缔组织病也与该病发病率升高相关。

 

漏斗胸的类型

 

畸形的具体形态类型(如不对称型漏斗胸、大面积漏斗胸及其他复杂分型)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影响重大,因此手术团队准确识别分型对确定最佳术式至关重要。

 

治疗漏斗胸,尤其是在青春期进行治疗,可避免该病带来的长期生理和心理负担。这正是为什么患者及家属需要全面了解所有治疗选项的重要意义。

 

漏斗胸的三种手术治疗方案

 

虽然漏斗胸存在非手术治疗方式,如吸盘(真空钟)疗法和物理治疗,但对于严重病例而言,漏斗胸手术仍是最确切有效的治疗选择。该手术旨在永久重塑胸壁,从而减轻对心脏和肺部的压力,改善生理功能和外观形态。

 

以下是三种微创术式的详细介绍:

 

(一) Nuss手术

 

Nuss手术是目前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漏斗胸微创矫正技术,由Donald Nuss医生于1987年首创。

 

该手术利用杠杆原理,在胸腔镜引导下将预先弯曲的钢板置入胸腔,随后翻转钢板,将凹陷的胸骨和肋骨向外撑起。

 

手术原理:

 

  • 利用胸壁的弹性和生长潜力

  • 钢板置于胸腔内,与心脏表面直接接触

  • 钢板两端固定于肋骨,可能限制胸廓自然发育

 

适应人群:

 

  • 5岁以上患者(需胸壁具备足够硬度和稳定性)

  • 中重度漏斗胸患者

 

技术特点:

  • 胸部两侧各作2 - 4处切口,每处切口长2 - 4厘米[2]

  • 需胸腔镜辅助

  • 手术通常耗时1 - 3小时

 

主要风险:

  • 术中钢板需从心脏表面经过并翻转,易造成心脏损伤

  • 一项关于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科学文献综述指出,术后并发症如气胸和支撑条移位较为常见。据报告,气胸发生率为29.91%,支撑条移位发生率为11.32%,胸腔积液发生率为9.65%[3]。


(二) Wang手术

Wang手术由王文林博士于2018年首创,是一种针对漏斗胸的创新性手术技术,尤其适用于10岁以下低龄患者。2019年,该术式获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官方认可,成为中国治疗漏斗胸的主流术式之一。


经过7年多的改进与临床应用,Wang手术目前已成功治疗患者逾500例。

 

 

创新原理:

 

  • 将钢板置于凹陷的骨性结构表面,从而完全避免对心脏造成损伤

  • 利用钢丝提拉凹陷的胸骨和肋软骨

  • 仅对钢板中段进行固定,不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


手术步骤:

 

1. 于胸壁正中作一处1-2厘米的切口

2. 经切口置入三根钢丝,分别环绕胸骨及左右肋软骨后引出切口

3. 将预先塑形好的钢板放置于凹陷骨性结构表面

4. 利用钢丝提拉凹陷的胸壁,直至其与钢板完全贴合

5. 将钢板中段固定于胸骨上,缝合切口,手术结束

 

Wang手术操作步骤
Wang手术操作步骤

主要优势:

  • 年龄适应范围广:可对低至1月龄的患儿实施手术,充分借助婴儿骨骼的可塑性优势

  • 安全性高:彻底消除心脏损伤的风险

  • 微创性显著:通常仅需单一切口(约2厘米),无需胸腔镜辅助

  • 疗效持久:不限制胸壁骨骼发育,最大限度降低漏斗胸畸形术后复发的风险

  

适应症:

 

  • 低龄漏斗胸(10岁以下),最小可适用于1月龄婴儿

  • 涉及凹陷畸形的复合型胸壁畸形(如Wenlin胸、扁鸡胸、鞍状胸、沟状胸等)

  • 部分罕见胸壁畸形(如侧胸壁凹陷畸形、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、肋弓畸形等)

  • 心脏手术后或Nuss手术失败后的矫正手术

  • 波兰综合征

 

(三) Wung手术(改良Nuss术)

 

Wung 手术是经王文林博士在对标准Nuss 手术进行改良后的一种微创术式。该术式虽仍沿用Nuss手术的杠杆原理,但在手术细节上进行了重大优化改进。

 

 

技术改进:

  • 针对Nuss手术的固有局限进行优化,融入多项创新技术,如钢板固定技术——“Wang技术”

  • 大幅降低手术难度与风险,减少患者创伤,加速术后康复进程

 

手术步骤:

 

1. 在胸壁两侧各作一处约2厘米的切口。

2. 利用手术通条和导引管将两根预先塑形好的钢板置入胸腔(此步骤可有效避免心脏损伤)。

3. 翻转钢板以撑起凹陷的胸壁。

4. 将钢板两端固定于胸壁两侧的肋骨上,随后缝合切口,手术结束。

 

Wung手术操作步骤 
Wung手术操作步骤 

技术特点:

  • 胸壁两侧各1处约2厘米切口

  • 心脏损伤风险低于传统Nuss手术

 

适应症:

  • 漏斗胸

  • 波兰综合征

  • 涉及凹陷畸形的复合型胸壁畸形,如扁平胸、鞍状胸、Wenlin Chest胸

 

三种漏斗胸手术对比:

手术方式

适用年龄

钢板留置时间

心脏损伤风险

切口大小

核心优势

Nuss手术

>5岁

2-3年

中高风险

双侧切口,2-4厘米

应用广泛,技术成熟

Wang手术

<10岁

2-3年

零风险

单一切口,2厘米

安全性最高,恢复最快

Wung手术

>5岁

2-3年

低风险

双侧切口,2厘米

技术改进,风险降低

 

作为最新一代漏斗胸微创手术,Wang手术在安全性、适用性和恢复速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。无论是针对非对称型漏斗胸、合并锐角畸形的漏斗胸、心脏术后继发性漏斗胸等各类漏斗胸,还是面向婴幼儿(尤其是5岁以下)及青少年等不同年龄段的漏斗胸患者,Wang手术都代表着未来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。

 

漏斗胸手术后我该怎么做?

 

术后康复是确保手术效果的关键阶段,需遵循专业指导以促进愈合。术后初期(通常为数周)的护理尤为重要:

 

  • 术后一个月内尽量仰卧,避免触碰伤口或使伤口周围区域沾湿

  • 出院后一个月内避免提重物,保持良好坐姿与行走姿势,避免翻滚、弯腰等大幅度动作

  • 术后6周可逐渐恢复慢跑、徒步等低强度有氧运动;3个月后可参与非对抗性竞技运动(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,运动中避免跌倒或胸部撞击,出现疼痛立即停止)

  • 若出现持续高热(>38.5℃)、突发胸闷气促或呼吸困难等症状,请及时行胸部X光/CT检查并咨询胸外科医生

  • 钢板取出前禁止进行胸部及上腹部MRI检查

  • 每日多次进行深呼吸训练

 

 

饮食管理:

 

  • 早期(卧床期):选择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(如粥、果汁、烂面条)

     

  • 恢复期(下床后):逐步过渡至普食,侧重优质蛋白摄入(鱼肉、鸡蛋等),保证每日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与电解质

 

注意事项:严格避免辛辣油腻食物,慎食易致敏食材(海鲜、芒果等)


咨询专业胸外科医师

 

本文虽概述了多种漏斗胸术式,但只有专业外科医生能结合个体情况完成全面评估。对于复杂严重病例尤其如此。

 

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壁外科研究院(ICWS)作为全球首家专注于胸壁疾病的独立外科机构,也是世界最大的胸壁畸形矫正中心。我们为各年龄段患者提供高度专业化的漏斗胸治疗,其中Wang手术与Wung手术均为我院研发的创新术式。迄今,我们已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患者成功实施了超过10,000例胸壁手术。

 

即刻联系我们预约咨询,我们将以专业与仁心,为您的胸壁疾病提供优质治疗。

Sep 12

6 min read

0

3

Related Posts

bottom of page